当前位置:
我院原新教授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专访,解读延迟退休改革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9-1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9月10日上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延迟退休改革受到各方关注。9月11-12日,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作为该领域权威专家,多次接受主流媒体专访,第一时间对延迟退休改革进行专业解读。

9月11日,原新教授接受新华社专访,指出“快速长寿化、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度延长,意味着退休年龄余寿大幅提升,而且未来会继续增高。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现行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或5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70余年未作出相应调整。”“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确定的,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到50岁。延迟退休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改革,包含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需要。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是其中一项重要考量。”“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综合施策,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与优势。未来发展的机会就是用素质换规模、用素质换结构。”“‘50后’‘60后’及即将变老的‘70后’,是恢复高考后的直接受益者,越往后受教育程度越高。未来,大龄劳动者数量会更多、素质会更优,在完善稳定就业、劳动保障等政策下,他们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9月12日,《人民日报》以“延迟退休改革可更好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发展需求”为题,报道了对原新教授的专访。原新教授强调“推进延迟退休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阶段。人口老龄化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我国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3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97亿人,未来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带来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下降、年龄结构老化等变化。人口老龄化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前景和未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促进稳定劳动参与率,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和有效利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改革也能更好适应劳动者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按照自愿、弹性原则,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将可以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往往拥有丰富的经验阅历和知识技能,改革不但能改善延迟退休老年人的收入,还能更好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9月12日,《经济日报》以“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为题,刊发原新教授的专业解读。原新教授强调“当前,我国处于典型的低龄老龄化阶段。2020-2050年,60-69岁低龄老人从1.5亿人增至2.1亿人,始终占老年人口总量40%以上,是延迟退休的机会窗口。同时,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度延长,从1949年只有35岁增至2023年的78.6岁。退休之后,老年人健康状况日益改善,延寿是普遍现象,尤其60-69岁低龄老人。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比例为87.3%,其中60-69岁高达93.0%。低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为延退奠定基础。当代低龄老人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延长,受教育程度随代际更迭越来越高。一方面,受教育年限延长而退休年龄静止,缩短了生命周期的工作年限。若退休年龄不变,生命周期中的生产性时长缩短、老年消费期延长,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产性时长越短,会不可避免形成对长寿和教育改善的浪费。特别是我们已经步入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时代,重体力劳动大幅减少,就业岗位对劳动者年龄和性别的包容性也得到显著增强。60岁前后,人的阅历、知识、技术、经验最为丰富。延退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体现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境界;延退从整体上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长寿红利;延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之一。渐进式延迟退休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从现在到未来,越早开始越主动。”


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2024年9月12日第4版、

《经济日报》2024年9月12日第2版

编辑:徐牧谣、李嫦娟

审核:卢彤菲、孙景宇


Baidu
sogou